我拍摄了一只在树荫里漫步的椋鸟。为了在拍摄对象前方添加虚化效果,我将相机靠近地面后按下了快门。由于拍摄对象频繁移动因此很难进行对焦。通过添加虚化效果,我成功拍摄出了这张风格不同以往的照片。
故意虚化周围环境能够让拍摄的主角更加突出。使用不同的虚化方式和色彩,给人带来的印象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虚化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艺术性。
在鸟类摄影中,基本上都会使用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可以极度接近拍摄对象,因此具有画角较窄及剪裁画面的特点。此外,众所周知镜头的压缩效果(缩小远近物体距离感的效果)能够令虚化效果变得更加漂亮。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对焦范围越广)。但光圈越小,快门速度也越慢,从而更容易出现抖动,因此通常需要通过增大光圈(减小F值)来提高快门速度。增大光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景深变浅(对焦范围变窄),例如将焦点对准眼睛的话尾羽就无法对焦。增大光圈能够拍摄出具有大片虚化的漂亮照片,这是长焦镜头的特点,也是它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
理解了光圈与虚化的关系后,又要如何查看实际的虚化效果呢?难道要在显示器上一张张地检查拍摄的照片吗?您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答案就是镜头卡口附近的"光圈按钮"。按下这个按钮后您就可以查看实际的光圈效果(虚化效果)。
距离对焦后的拍摄对象的前后(内侧)距离越远,虚化效果就越强。利用好拍摄对象前后的虚化效果能够极大地改变作品的风格。如果拍摄对象静止不动,则可以通过控制光圈来尝试拍摄不同对焦范围的照片。
长焦镜头,尤其是明亮的大口径镜头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漂亮的虚化效果。如果与拍摄对象距离较远,虚化就会减弱,这种漂亮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在与拍摄对象距离较近时,这种虚化就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效果。将背景完全虚化、在同样的颜色中突出拍摄对象的鸟类照片固然不错,但具有自然渐变的漂亮虚化效果的照片则更是美不胜收。这次我使用大光圈慢慢地靠近冠鹫,拍摄了一张它的半身像。冠鹫面部后面树叶的虚化效果营造出了一种很棒的氛围。
池塘边有一只苍鹭正停留在树枝上。当我准备若无其事地走过时,发现在我和苍鹭之间有樱花盛开,于是我慌忙地反复移动,在苍鹭面前插入樱花拍出了这张照片。此时我使用的是100-400mm的变焦镜头,所以试着将樱花和苍鹭缩放到了合适的大小和位置。缩小光圈、让人能够清楚地看到樱花固然也不错,但这次我想在照片中放进粉红色的点,所以使用了大光圈进行拍摄。
一只红角鸮伫立在茂密的绿叶中。猫头鹰类野鸟通常会在白天睡觉,因此我可以在保持安静的同时以多种模式进行拍摄。除了特写、远景外,我还拍摄了能够看到红角鸮整个身体的照片。之后我四处移动,找到了一个能够看到红角鸮的胸部以上露出树叶的位置进行拍摄。这样做的目的是拍摄红角鸮前后的绿叶从最前方以不同的虚化程度逐渐重叠的照片。我调大了光圈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虚化效果。
藉由鸟叫声,我发现了一只停留在山谷对岸的红翡翠鸟。夏天的森林光线较暗故而容易出现抖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关键就是在拍摄时要提高ISO感光度。红翡翠鸟静了下来,几乎一动不动,于是我便移动到了一个前方没有遮挡物,且距离拍摄对象及背景稍远一些的地方。我将ISO感光度提高到了3200,同时为了拍出对焦清晰的照片而将光圈值从F5.6调到了F7.1,并将快门速度设置为了1/25秒。由于快门速度设置得较慢,我使用了2秒钟的自拍定时器来防止抖动。不出所料,之后果然拍出了清晰锐利的照片。
快门速度较慢时,即便使用了三脚架,按下快门按钮时的冲击也会导致相机抖动。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快门线或遥控器等附件,此外也可以使用自拍定时器来防止相机抖动。您知道吗?除了常用于拍摄集体照的10秒自拍定时器外还有2秒的自拍定时器。使用这种2秒的自拍定时器来延后按下快门的时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相机抖动。在拍摄静止的鸟类时可以使用这种自拍定时器。
我拍摄了一只在树荫里漫步的椋鸟。为了在拍摄对象前方添加虚化效果,我将相机靠近地面后按下了快门。由于拍摄对象频繁移动因此很难进行对焦。通过添加虚化效果,我成功拍摄出了这张风格不同以往的照片。
真是一张不可思议的照片。前方和后方虚化的是树枝还是地面?有那么一瞬间我还以为照片是从树枝的缝隙间拍摄的。此外,头部左上方花朵的虚化也很有趣。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前方的草遮住了鸟的眼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这将是一张非常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