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您当前在 首页 EOS微单/单反相机 > EOS R50 V

EOS R50 V

佳能发布了EOS R系统中的一款新机型EOS R50 V,这款机型专为视频拍摄用户设计。
这款相机并非在拍摄照片的基础上延伸出视频功能,而是从一开始就作为视频机型开发,针对网络直播等需求,
主要面向拍摄视频的“社交媒体视频创作者”,以及对影像表达有更高需求的专业级影像创作者。
因此,这款产品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一定创新性。
佳能已经有了在数码影像领域积累很多成功经验的EOS系列机型,
以及用于专业级视频拍摄的CINEMA EOS系列电影机,那这款EOS V系机型是如何诞生的?
为了使视频拍摄更加顺畅,包括商品企划、设计等开发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有哪些新的想法,又经历了哪些挑战,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撰文・采访
坂田大作(电子杂志《SHOOTING》主编)

为视频拍摄设计的新机型

我们想打造一款专为视频创作者设计的产品

——EOS R50 V的开发理念与佳能以往拍摄照片的机型完全不同,这是一款什么样的相机呢?当初这一产品企划是怎么产生的?

广濑:我负责EOS R系列产品的商品企划。事实上,这是我负责的第一款产品。



——是值得纪念的第一款啊。

广濑:是的。我进入公司已经五年了,从入职第一年起,我就跟着上司一起开始了这个企划。当时我的上司刚从佳能美国回到日本总部,而我也刚好在那时入职了这个部门。可以说,我们两个都并非佳能总部的人。在2020年疫情期间,互联网信息传播和社交媒体的视频创作迅速崛起,我们都切身感受到这一变化。佳能过去的消费级产品通常是针对各种不同需求设计的,而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认为有必要推出一款专为视频内容创作者、社交媒体用户设计的相机。我和上司对此理念一拍即合,于是启动了这一企划。

广濑平藏(商品企划)

——并没有在总部工作很久的两个人,某种意义来说,反而可以更客观地审视佳能公司以及影像产品市场吧。

广濑:社交媒体的视频创作方面,感觉还是美国发展更快。我的上司在美国看到了这一趋势,而我当时还在读大学呢(笑)。找工作的时候赶上了疫情,面试基本都是远程线上进行,当时就觉得相机的应用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拓展了很多。这次企划能够实现,也是因为有不被公司惯例束缚的人凑到了一起。



——疫情的影响让线上会议及研讨激增,连接电脑的摄像头都脱销了(笑)。一些视频创作者会用微单相机或切换台,来提升视频效果。

广濑:说句题外话,EOS系列相机与电脑连接,作为网络摄像机使用时用的软件EOS Webcam Utility,当时很早就推向市场,这其实是佳能美国的功劳,而负责这款软件的就是我的上司。
一方面,我想在面试时突出自己对影像表现的热爱,于是我想到,如果线上视频面试能提高画面质量,是不是会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呢?因此,我当时使用了自己的EOS 5D Mark IV连接电脑,同时布置了室内照明,还购买了切换台。最终,我使用这些设备进行面试,并成功通过了(笑)。可能是在这些方面,我和上司的想法有些相似吧。

——现在的线上社交媒体,很容易就能实现直播了呢。

广濑:确实已经普及到了普通人群的层面,成为了一种日常应用。因此,相机因发热停止工作或电池耗尽无法继续使用,这些问题会给用户带来很大困扰。EOS R50 V设计上就像一台网络摄像机,可以通过USB直接连电脑,可以通过电脑供电,散热也很好。因此,也可以作为一台高画质的网络摄像机来使用。



——仅用一根线就能同时传输视频和供电,确实非常方便。那么,我想请教一下您所在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这次的设计相关事项。

柏木:我在综合设计中心负责产品设计。我毕业于美术大学,入职佳能已有18年。自入职以来,我一直从事相机设计。具体来说,我曾设计过伊克萨斯IXUS、博秀PowerShot等系列的小型数码相机。现在主要负责微单相机的设计,同时也涉及镜头和双筒望远镜的设计。

柏木良行(产品设计)

森田圭亮(机械设计)

——EOS R50 V是一款全新的视频概念相机,在企划部门提出这个想法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柏木:在得知企划部门的想法后,我们设计部门尝试了数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逐步筛选出最合适的设计。我们给销售公司看了CG图征求意见,并与各个相关部门反复讨论。在这过程中,我能强烈感受到广濑的想法,不是单纯延续佳能原有的设计,而是想提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然后我们制作了模型,并准备通过线上会议向大家展示说明,广濑就在一个大会议室里架设了整套直播设备。当时我还想,这些设备是不是从事业部门借来的?结果这些竟然都是他自己的,这让我非常吃惊(笑)。

森田:你是说切换台之类的设备吗?

柏木:是的。用来切换人物、特写画面,以及用于说明的俯视角度画面(笑)。

广濑:我还借用了公司的电影机,另外也带上了自己的照明设备和切换台,主要让柏木在视频会议上进行讲解。

柏木:即使在无法直接见面的特殊时期,我们仍然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展示试做模型,从切实传达意图的角度来看,能够这样加强沟通的深度真的挺好的。用3D打印反复制作模型,不断进行研讨。在推进EOS R50 V的设计过程中,我原本认为佳能是一家比较保守的公司。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整体开发氛围追求突破。所以设计从一开始也尽可能寻求突破。
我们提出并讨论了将Logo颜色改为灰色。佳能的Logo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例如,Logo周围必须留出一定的空白,必须保证一定对比度和辨识度等。在这些既有规则的约束下,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力求达到想要的设计效果。



——如果使用白色或者红色的话,会有问题吗

柏木:按照规定,有颜色的Logo是不行的,但没有颜色的话还是有可能的。

Logo设计为灰色,这样视频拍摄时Logo不会太抢眼

广濑: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销售公司也提出建议说,是否可以降低Logo的对比度。所以最后,我们坚持使用了灰色的方案。

柏木:因为这款相机是以拍摄视频为主的机型,拍摄过程中,被摄人物一般会直视相机镜头。所以我们决定采用灰色,使其不那么抢眼。



——虽然被摄人物通常会看镜头,但如果机身上的Logo过于显眼,可能会影响视线。而灰色让人的视线自然地集中在镜头上。

广濑: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不要让相机成为主角。视频创作者才是主角,相机只是工具。我们始终贯彻这一理念。而佳能Logo采用低调的设计,正好符合这个理念。

柏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CMF(颜色、材料、表面处理)以及产品本身上,也尽可能保持低调。

——机身的大小会因功能和用途而有所不同,但这款相机感觉非常小巧。

广濑:最初的设计方案要比现在大。

柏木:让机身顶面保持平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森田:但在最初的原型设计中,机身右肩部分(主拨盘附近)是有凸起的。

柏木:作为设计师,以机身顶部部件需要的高度为基准,设计成平坦的外观也是可以的。但这次的EOS R50 V需要在尽量缩减整体高度的情况下,实现直线型的设计。所以机顶的操作部件方面真是下了很大功夫。

森田:因此,机身内的部件结构也非常紧凑。

柏木:没错。比如右肩部分(主拨盘附近)的操作部件,我们在设计时优化了部件内部结构,尽量缩小各个部件的间隙,最后成功实现了平坦的顶面设计。

广濑:此外,拨盘如果是竖起来配置,会有一定高度,因此决定采用横向配置的设计。

森田:在使用取景器拍摄的相机上,拨盘竖起来配置更易操作。但如果从拍摄视频的角度来看,也不一定非得是竖向拨盘。

平坦的机身顶面是设计的关键

星野李花(质量评估)

星野:考虑到视频创作者的实际使用,拍摄时往往会在机顶安装使用各种附件,所以,竖向拨盘真的方便吗?如果装上了外接支架,手指还方便操作拨盘吗?考虑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觉得横向拨盘更合适。

森田:大家一般都会觉得EOS 系列的拨盘都是竖向配置的。

柏木:其实,在最初的试做模型中,我们确实采用了竖向的拨盘。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如果在相机上安装摄影支架等附件,竖向拨盘的操作会变得不方便。因此,我们决定将拨盘改为横向配置,并嵌入到机身顶部,这样不仅让相机的外形更加平整,而且还方便从机身后方进行操作。

广濑:仅仅是把拨盘从竖向改成横向,相机固件的相应调整也很费劲吧?

高桥:是的。最开始我们以为主拨盘会沿用竖向设计,以为可以沿用现行机型的用户界面。但最终拨盘以横向为主,这意味着用户界面也必须随之调整。

——拨盘的纵向和横向设计,具体有哪些不同呢?

高桥:在佳能现有的相机用户界面中,竖向拨盘通常会以小图标的形式显示。
但在EOS R50 V这款相机上,主拨盘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因此用户界面上的图标显示以及交互方式也必须针对横向拨盘重新设计。界面上的调整点还是挺多的。

广濑:光是把拨盘的方向从竖向改成横向,就产生了很大的连带反应。所以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协助(苦笑)。



——不仅是改个位置这么简单的问题啊。到这里我们还没有聊到高桥先生的职业经历,能否介绍一下?

高桥:我已经在佳能工作了17年,一直从事小型数码相机用户界面的开发工作。刚入职时,我主要负责博秀PowerShot N系列和伊克萨斯IXUS系列等新品的用户界面设计。现在,我负责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专微相机到小型数码相机的各产品线。到目前为止,我参与开发的机型已经超过100款。

高桥亮(用户界面/固件)

——EOS R50 V这款相机与以往的EOS数码单反相机、CINEMA EOS电影机不同,是新的机型,用户界面上有哪些特别花心思的地方吗?

高桥:观察机身外观,会发现手柄侧面有一个竖拍用的三脚架接孔。这个设计意味着相机更加适配竖拍视频,但此前佳能还没有过完全支持竖拍的用户界面,我们必须开发竖拍专用的用户界面。
以前的佳能相机,在自拍等特定拍摄模式下,有竖拍的界面。但EOS R50 V可以智能检测竖拍或横拍,并即时切换相应的用户界面。这款相机也是佳能首款全面支持竖拍界面的机型。我们从零开始新设计了竖拍的界面。

广濑:当我第一次提出这个需求时,感觉大家都有点懵(笑)。

高桥:正是在这款相机的开发,让我更多地接触了广濑。增加竖拍界面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涉及的界面数量极为庞大(苦笑)。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日程根本来不及。所以,一开始我建议是否重新考虑一下。

——听起来,您最初是觉得时间不够,想要拒绝吧?(笑)

高桥:嗯……多少是想斗争一下(笑)。但是,广濑一直不松口,他说至少把视频相关的部分弄出来。既然这是一款以视频拍摄为主的相机,如果我们还固守过去的做法,就完全不能突破了。所以,最终我们决定努力一下,开始着手开发竖拍界面。



——菜单是层级结构,涉及大量界面,真的是工作量很大呢。

高桥:是的,而且用户界面设计还需要在横竖屏之间保持一致的视觉风格。如果竖屏和横屏界面风格完全不同,用户就会觉得别扭。例如,屏幕右上角的Q(速控设置)按钮,可以调出速控画面进行各种设置。这次新增加了竖屏的速控画面,费了很大功夫。照搬原有的视觉风格,操作就不太方便。所以横竖屏都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广濑:所以,为了适配竖屏界面,连横屏界面也一并重新调整了?

高桥:没错。用户在横拍时如果突然想要切换到竖拍,界面上的图标会自动旋转90°,而且切换横拍竖拍,手指的操作范围不变,切换后也能继续操作,这是此次用户界面设计的亮点。
有些用户会通过三脚架接孔安装外接手柄。在竖拍时,有些人习惯手柄在下方,有些人则习惯手柄在上方。所以,需要考虑不同握持方式下,如何优化用户界面,设计花了很多心思。画面的菜单项目设计为集中于手柄一侧,也可以设置为相反一侧。
竖拍人像的时候,通常人物的面部会位于屏幕的上方。如果用户是手柄朝上的持机方式,那么菜单如果集中于手柄一侧,就可能会遮挡人物的面部。所以这次竖拍时画面上的菜单项目可以设置为集中在画面下方,改善了竖拍时的用户界面。

设计上拍摄界面的横屏和竖屏风格一致

——看来你们对竖拍场景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优化。

高桥:从外观上来看,我们设计的速控画面是一个双层的条状结构,在公司内部,我们称之为“条Q”(条上的菜单图标)。条Q在竖拍模式下,无视了集中于手柄一侧的既有设计,可自定义为集中在下方或者上方。



——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主流都是竖屏视频,竖屏界面设计应该非常实用。

广濑:优化界面以适应竖拍模式,对我们来说和散热对策一样重要。所以,在竖拍时可能用到的所有菜单,都必须适配竖屏。

高桥:通常,横拍时用户很难单手操作相机上的所有菜单,除非手特别大(笑)。但在竖拍模式下,根据手的大小及持机方式,设计上来讲,单手操作全部菜单是可能实现的。用户可以像操作智能手机那样完成拍摄。

——星野女士,您的部门是质量评估,能介绍一下具体的工作内容吗?

星野:我已经在质量评估部门工作了15年左右。外人来看,这可能是最让人费解的部门之一(笑)。



——是的,我完全不明白(笑)。

星野:简单来说,我们的工作是收集市场反馈,并将其反馈给各个开发团队、设计师以及业务部门。也可以称为用户反馈部门,我们相当于用户的代言人。当产品即将推向市场时,我们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判断它是否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相当于最后的质量把关。或许对开发人员来说,我们这个部门有点麻烦(笑)。

——也就是说,你们部门是开发人员必须跨越的“最后一道关卡”?

星野:我刚加入公司时,最初做的是固件检查,负责的内容就像高桥刚才提到的,评估固件的易用性,这项工作我做了大约一两年。之后,我开始进行自动对焦性能评估,而在过去10年,我主要负责视频功能的评估。
质量评估部门通常比开发团队晚一些介入项目。开发工作启动得早,我们往往在中后期才正式加入。不过,由于 EOS R50 V是一个新系列的起始,因此我们这次比平时更早参与,并在项目初期就与各部门进行交流。
我们部门的职责是评估事业部门、开发部门所构思和开发的产品,是否能被市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用户的声音,所以我们的工作首先要从研究用户的真实感受开始。
我们会分析目前网络上的视频使用趋势,并收集普通用户到专业人士的意见。此外,我们还会向包含CINEMA EOS系列负责人在内,开发中心所有成员发放问卷调查。会调查Vlog创作者希望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倾向于使用哪些拍摄模式,然后将这些反馈应用到本机型的开发中。
关于竖屏界面,我们也会讨论很多细节。例如竖屏界面应该什么样,菜单如何显示等。在设计方面,这款相机并没有拘泥于佳能的传统,更加注重设计感,向用户传达佳能会不断改变这一信息。同时不能让用户觉得这种简约的设计影响操作。
握持感的优化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会和设计部门的柏木讨论各种细节。比如,能不能再稍微加厚一点,手指接触的部分,能不能稍微做得更圆润一点。

柏木:所以我们设计团队和质量评估团队之间,充满火药味(笑)。佳能在照片拍摄方面有很多专家,但这次我们如果说“这款相机不是通过取景器拍摄的类型,所以设计成了这样”,对方则会反驳说“即使如此,这种使用情况下,不是很别扭吗”。我们就是在这样反复的碰撞中,将设计落到了实处。

星野:以往的EOS系列,用户握持相机时,手指的位置是固定的,手柄会设计相应的凹凸提醒用户应该怎样握持。但反过来说,没有别的握持方式可供选择。而在视频拍摄中,用户常常会采用低角度或高角度,竖拍时的握持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不同持握方式下,用户手指的位置会不会别扭等方面,我们都有仔细验证,尽量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由于机身小型化,误触按键的风险也更高,我们部门也在细节上给开发部门提出了很多建议,例如增加锁定按钮,采用防误触的设计,调整REC按钮外圈的形状,呈现类似漏斗状的倾斜等。
我自己平时也会拍视频,但之前的EOS系列机型主要是以照片拍摄为主,所以对于像我这样一直拍视频的人来说,在使用上还是有一些不太方便的地方。这次,这款相机主打轻松拍摄视频,所以参与开发让我十分雀跃。不过,由于我们的职责是对开发部门提出严肃的意见,所以这一雀跃的心情可能并没有传达出来(笑)。

——原来质量评估部门就是站在用户和开发者之间,仔细验证各种细节啊。

星野:一开始听说这款相机的目标用户群设定为从智能手机升级而来的用户,到专业的创作者。所以,我们在验证调查的工作中也一直很纠结应该以哪个群体为主体。

广濑:确实几乎所有拍视频的人都是我们的目标群体啊(苦笑)。

星野:不过,正因为这次我们比以往更加密切地与事业部门和开发部门进行了沟通,最终才能打造出这么一款好产品。

广濑:关于这款相机,我们真的是从零开始构思的。最初,我们在PPT里画了几个方框,然后综合各部门的意见,确定按钮应该放在哪里。原来质量评估部门是在开发最终阶段把关,从接近用户的角度来评估,一般是基于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评估好坏。但这次,质量评估部门是开发初期就作为一个部门对开发进行提案,和以往的参与方式完全相反。虽然质量评估部门的工作是评估这一点没有变,但这次他们在评估的基础上也费心提出了开发建议,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从用户的角度提出意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广濑:佳能相机一贯具备良好的操作体验,这是必须继承的。所以,在设计这款相机时,我们从零开始思考,一款拍视频的相机,那佳能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柏木:按照以往的流程,通常会有顶部布满按钮这样的设计方案。但EOS R50 V的机身尺寸来看,顶部也没地方放太多按钮。而且,想要简洁洗练的设计,因此,按钮数量最多也就两个。由于机身小巧,正面的Rec按钮位置也会直接影响使用的便利性。但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视觉平衡,不能把按钮放在影响外观设计的地方,所以要避免设计不好看,还要考虑功能性。

广濑:减少按钮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操作性。这次我们在相机的快门按钮位置配置了Rec按钮。如果是拍摄照片为主的相机,Rec按钮通常会放在其他位置,但这款相机主打视频拍摄,所以我们将Rec按钮放在了这个位置。

开始录制的按钮是手指最方便的位置

——这并不是也能拍视频的相机,而是专拍视频的相机。

星野:Rec按钮如果只是单纯录制视频功能,通常按一下就可以开始录制视频。但这款相机同时也是一款能够拍摄高质量照片的相机,因此,Rec按钮还具备自动对焦并释放快门的功能,视频和照片都能拍出高品质。

广濑:另外,我们还特别设计了按下按钮时不会发出声音的结构。

森田:在EOS R50这类偏向照片拍摄的普及机型中,快门按钮会强调按下时的点击感,给用户以明确的拍摄提示。但在EOS R50 V这款主打视频拍摄的机型上,按钮不能有操作音,因此,特别优化了按钮的静音设计。

广濑:我们仔细讨论了哪些按钮需要进行静音设计。

森田:对于视频拍摄过程中常用的操作部件,我们在内部使用了静音构造。

广濑:不过,加入这些额外的构造又会增加成本。最终价格可能让目标用户群望而却步,这样也是不行的。所以,是否增加预算导入这样的构造也是经过了反复的讨论。

为视频拍摄设计的手柄

柏木:这些是开发过程中我们用3D打印制作的模型。最开始的模型上有许多凹凸。后来我们逐步调整了设计,在评估手柄的时候,还用3D打印了柔软的材料贴到手柄上,以供评估。



——这大概就是第二代原型了吧?

柏木:是的,但到这个阶段,还是制作了大量的试作模型。

星野:从这个阶段开始,质量评估部门也正式介入了。由于常用模型材料不容易判断手柄握持感,所以我们采用了橡胶材质。

广濑:手柄被大家握来握去,都变色了(笑)。

柏木:这个其实都不算什么,有时候模型从质量评估部门回来的时候,整个手柄都发黑了(笑)。

星野:毕竟,我们让十几个人进行握持测试,有男性、女性,手掌大小、手指长度都各不相同,我们会汇总所有反馈意见,并传达给开发团队(笑)。

森田:习惯使用拍照片的相机的用户,反而可能对更加灵活的握持方式不太习惯。

星野:话虽如此,视频拍摄时,画面不能出现抖动。因此,握持舒适、长时间持握不易疲劳,这些都是无论拍照片还是拍视频共通的,也是开发的关键。

广濑:比如,在低角度拍摄时,可能有用户用拇指按REC按钮,所以我们也特别考虑了不同拍摄习惯下的操作便利性。

高桥:对了,机身上的竖拍三脚架接孔,其实从最早的模型阶段就已经有了。

柏木:是的。

广濑:没错,从最初的最初就已经考虑到了。不过,当时有人提出,如果加上竖拍三脚架接孔,周边可能会有凸起,我们当时也很头疼。

柏木:我们尝试过在机身侧面的不同位置配置三脚架接孔,但发现如果放在某些位置,可能会影响机身的结构强度,或者影响手柄的曲线,导致相机不好握持。我们进行了反复的试错。

森田:我们的目标是将三脚架接孔尽量对齐光轴,但又不能让它在握持时碍事。所以,关于接孔的位置,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

广濑:在使用视频云台时,如果螺孔的位置不对,摇摄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最终还是坚持让三脚架接孔对齐光轴。

高桥:其实,竖拍的概念从项目最初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加竖拍的三脚架接孔并不是后面开发过程中冒出来的构想(笑)。这款相机将开发的核心理念落到了实处。



——森田先生,听说您负责机械设计,这个部门您待了很久吗?

森田:是的,我一直从事相机的机械结构设计工作。从单反时代开始,负责EOS系列机械设计有15年了。我的职责是在柏木他们设计的机身里,放入所需的功能。

机身框架采用了镁合金

——也就是说,您决定机身内部哪里放什么?

森田:是的。比如,在散热设计方面,我们当然可以像CINEMA EOS系列电影机那样安装风扇来提高散热性能,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加一个风扇可能有点夸张了。在设计EOS R50 V时,我们觉得EOS的1系机型采用的镁合金散热方式更加适用。这种材料重量轻,导热性好,同时也足够坚固。所以最终决定采用镁合金机身框架。

森田:这里还想另外提一下三脚架接孔部分。三脚架接孔不是简单地在机身侧面开个洞就可以。我们必须考虑易用性,无论是竖拍还是横拍,三脚架接孔都能够对齐光轴,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是因为机身的结构强度问题吗?

森田:是的。为了让机身在竖拍时依然具备足够的刚性和强度,我们特意让镁合金框架在结构上直接连接三脚架接孔,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

广濑:三脚架接孔需要一定的深度,如果同时在横向和纵向都加,那么机身体积会变大。最终接孔保持一定深度,同时尽量将机身做得更小巧。

——听说这款相机在长时间拍摄或直播时不会因发热而停止。可以介绍一下它的散热设计吗?

森田:主要的发热部件是图像感应器和DIGIC数字影像处理器,关键是如何高效地分散这些热量。刚才说了镁合金能够很好地扩散热量,不过这款相机的外壳采用的是强化塑料。
由于这款相机支持多种握持方式和拍摄方式,如果某个部分形成局部过热点,可能会导致录制停止。因此,我们还需要让热量均匀分散,避免形成过热点。
具体来说,我们在散热组件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大小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毫米为单位调整。容易过热的部位增大散热间隙,想要由此散热的部分则缩小间隙。



——如果某个部位过热,整个相机的功能就会停止吗?

森田:是的。在EOS系列中,如果机身内部某处温度超过了安全值,就有故障风险,因此系统会自动停止拍摄。

广濑:不仅仅是图像感应器和DIGIC数字影像处理器过热时需要停止录制,内部温度传到到机身外壳,造成用户触摸到的部分温度过高,同样需要停止录制。EOS R50 V这款相机实施了充分的散热对策能够规避以上两种过热,对于小身量机身来说,这确实非常不容易。



——这款相机没有风扇,却依然靠自然冷却支持长时间拍摄不停机。一般来说,视频拍摄是按分镜一段一段拍,但直播则是长时间连续录制,所以这款相机也是基于这样的使用场景吗?

广濑:是基于这两种使用场景。影视创作一般是分镜头一段一段拍,但社交媒体大多是座谈等聊天的形式,预先设好机位一直拍摄,视频可能需要连续录制数小时。
另外,还有直播。比如,美国和日本,游戏直播已经很普遍,而在中国,直播电商非常盛行,是通过直播展示商品并销售的商业模式。因此,无论长时间拍摄还是和直播,我们都力求不会中途停止。

——直播过程中,消费者会看主播介绍商品,随时下单,是这样的形式吗?

广濑:是的。实际上,用户反馈说,希望相机至少6小时不停机。EOS R50 V既可以录制视频,又可以进行直播,所以我特意向各部门强调,务必要在散热方面搞得彻底一些。
毕竟,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录制突然终止,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用户的信任。所以,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最重视的就是拍摄不会终止。虽然具体表现会受到设置和环境的影响,但这款相机在视频录制和直播方面,基本不需要担心过热导致停机。

高桥:关于直播功能,我们在相机顶面专门设计了一个LIVE按钮。以前的相机虽然可以通过HDMI或USB线连接切换台或电脑进行直播,但直播相关的设置项目分散在菜单各处,用起来不是很方便。EOS R50 V优化了直播的用户界面,可以通过LIVE按钮一键调出直播连接方式列表,更直观地快速完成直播准备。

广濑:按下LIVE按钮,屏幕会弹出选择直播方式的菜单。用户只需从中选择想要的,接着按照提示完成插好USB线等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直播设置。

高桥:无论用户是想要录制视频、开启直播,还是调整设置,都可以一键调出相应菜单,使用起来更方便。



——能够快速调出想要进行的视频设置,确实非常方便。

森田:LIVE按钮就放在REC按钮(快门按钮)旁边,可以说是黄金位置(笑)。

星野:关于这个按钮,我们也进行了很多讨论。比如,LIVE按钮应该放在哪里,只在菜单中设置行不行,需不需要实体按钮。最终,考虑到用户实际需求,比如想要快速开启直播的人可能觉得还是有一个实体按钮更好。而且广濑对这个按钮的位置非常坚持,所以最终它才被放置在了黄金位置。

广濑:直播就应该一键直达,这是我最坚持的设计之一(笑)。

直面全新的挑战

——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涌现了大量视频创作者。加上智能手机的影响,竖屏视频成为主流。从佳能以往的产品线来看,EOS R50 V可以说是一款完全不同的产品,充满了创新的气息。佳能推出这款产品,是否与以往的产品有着不同的意义?你们怎么看?

广濑:在规划新产品时,我们会问自己,如果佳能是刚组建起来的新公司,会推出什么样的相机。由此,我们会革新需要革新的部分,同时也会进一步发挥以往的长处。
各部门都本着这种思维方式开发出来的机型就是EOS R50 V。它可以说是基于不同以往的佳能新概念,成功商品化的产品。
商品企划部门从一开始对研发、设计及质量评估部门初步阐述想法的时候,就说要从零开始,为社交媒体的视频创作者打造一款相机。在立项过程中,我们还要让公司高层理解这个理念。



——在企划正式启动之前,首先需要大家对这款产品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广濑:是的。佳能一贯以来的产品理念是让更多用户都想要使用,很多产品也都是这样的。然而,这次我们需要努力解释,让大家都明白,我们需要打造一款面向特定用户的产品,视频专用机确实如此重要。

——无论哪个行业,一旦拥有成功经验,战略往往会变得固化。要想突破这种固有模式,往往需要来自一线的热情与决心,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因素。

广濑:可能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负责产品企划,所以我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反而更容易大胆推进这个项目(苦笑)。

森田:佳能的技术积累非常深厚,因此,在开发新产品时,通常会倾向于叠加新功能。但EOS R50 V这款相机的开发方向非常明确,该舍的要舍,该加的要加,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开发。

广濑:这是一款非常洗练的相机。此外,在相同价格区间,我们还有以拍摄照片为主的EOS R50。换句话说,有了EOS R50守住传统,EOS R50 V才更有底气去创新。因为佳能有强大的产品阵容做后盾,才实现了这次的突破。



——能够在同一价位提供照片机和视频机这两种选择,确实厉害。

广濑:是的,这其实是佳能产品线全覆盖战略下的新尝试。或许大家没觉得佳能的EOS R系列敢于突破,但这款相机是一次有突破的大胆尝试。



——它非常契合竖屏时代的趋势。

广濑:许多社交媒体的视频创作者,主要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拍摄,但当他们想要拍摄更具创意,拍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画面时,EOS R50 V一台相机,就能实现他们想要的拍摄效果。
拍摄设备本质上不决定创意,我们不希望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研究设备上。我们认为相机厂商的使命就是提供一个创作环境,让创作者能够发挥创意。EOS R50 V就是这样一款产品,用户想拍什么样的东西,相机功能都支持。让创作者可以全身心投入创作。

星野:许多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的用户可能都经历过,看到别人拍的视频,却不知道那样风格的画面究竟是怎么拍出来。实际上,拍摄后期的编辑和调色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还需要一定的审美。为了让新手轻松体验专业级的效果,EOS R50 V具备多种色彩滤镜,而具有一定基础的用户可以使用Canon Log 3等专业设置,是可以在学习进步中一直使用的相机。

——虽然它的价格定位是普及型,但从功能上来看,它其实是一台颇具潜力的相机。

高桥:是的。模式转盘上有多个用户自定义模式的位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为室内、户外、风景、人像等不同场景注册不同的拍摄设置,拍摄更加方便。

广濑:这款相机的自定义拍摄模式有C1 ~ C3三个位置。以往,这种自定义模式只在EOS高端机型上才会有,而同价位的EOS R50是没有这个功能的。但我们希望这款相机能陪伴用户成长,所以还是提供了高端机型才有的三个自定义拍摄模式。可以说,这是一款有点越级的相机(笑)。

森田:之前说了长时间拍摄和散热设计。但实际上,这款相机会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因此必须在各种天气环境下都能保持状态稳定。为此,我们在低温环境、炎热天气等各种条件下,进行了数百次的拍摄测试。这些负责测试的机械设计部门人员,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想特别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广濑:因为这款相机是全球销售的机型,所以森田所在的部门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测试,用户可以放心使用。

适合入门用户到专业创作者的广泛包容性

进化的自动对焦、三种色彩模式,电动变焦

——接下来的访谈,邀请负责自动对焦、图像设计和镜头设计的开发人员加入,广濑先生继续参加。整体开发进展到一定阶段,用户界面设计初步成型的过程中,自动对焦、画面处理和镜头等部分,就成为下一步的关键环节了。

广濑:是的。不过,这些技术的开发,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吧?

西川:没错,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推进的。

诸富:图像设计和自动对焦都是软件层面的优化,所以这两个部分有相似之处。

广濑:但镜头和相机的开发,应该是分属不同部门的吧?

盐野:是的,本次开发中,我可能是关系离大家最远的那一个。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冷落我(笑)。

西川:我的部门负责相机的软件开发,我在其中主要负责自动对焦。工作涵盖新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性能的优化。为了部门内部的性能评估,我们也会亲自外出进行实拍测试。



——也就是说,在开发自动对焦系统的同时,还会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实测?

西川:是的。因为如果只窝在开发环境里,图像感应器接收到的信号会过于理想化,但实际使用有很多不利自动对焦的情况,开发中需要基于真实环境进行性能优化。



——EOS 系列的在拍摄照片时的自动对焦性能非常好,在视频拍摄方面遇到什么困难吗?

西川:我们在视频自动对焦中沿用了照片拍摄时的对焦算法,同时进行了优化,使其能够更加稳定、持久地追踪被摄体。但与照片拍摄不同,视频是连续录制的,这意味着拍摄过程中可能会交替对焦于不同被摄体。因此,我们在EOS R50 V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使自动对焦不仅能持续追踪单一对象,当新的被摄体进入画面时,自动对焦会智能切换到新被摄体。

盐野雅人(镜头设计)

西川俊(自动对焦)

——社交媒体的用户常见的拍摄方式是,焦点拉到远处拍摄自己,然后将商品举到镜头前拍特写展示细节。所以经常会看到焦点不能切换到近处商品而拍得模糊的情况。

西川:一般来说,自动对焦系统会优先对焦于人脸、猫狗等,但社交媒体的评测博主经常需要快速对焦到手中的商品。因此,我们不仅要优化追踪性能,还要让相机能在“人 → 物” 和 “物 → 人” 之间智能切换焦点,这二者要找到一个平衡。

广濑:这款相机具备特写演示用短片模式,直播时还有特写演示用自动对焦的设置。进行测评的博主一般介绍商品的时候会露脸。一般的相机只要检测到人脸,不管周围有什么其他东西,都会对焦于人脸。但EOS R50 V的特写演示用短片模式下,即便画面中有人脸,如果前方出现物品,就会瞬间将焦点切换到物品上。如果前方物品从画面中消失,焦点又会自动对到人脸上。

西川:这个功能的对焦速度也是一大关键,我们部门也是反复进行测试,让焦点稳定切换并切实对焦的过程能高速完成。

广濑:在对焦过程中,如果自动对焦不稳定,背景的虚化效果也会跟着变化,但这款相机对焦流畅又迅速,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此外,这款镜头还可以在很近距离对焦,能贴近套机镜头拍摄特写。

盐野:套机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约15厘米。

广濑:这15厘米并不是从镜头前端开始算,而是从相机图像感应器(成像面)位置到被摄体的距离。



——啊,这几乎可以媲美微距镜头了!

盐野: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款镜头让用户手持商品进行评测变得更加方便。不仅是特写演示用短片模式下管用,在通常情况下,也方便拍摄被摄体特写。这款相机在常规拍摄时的自动对焦响应速度,焦点在前后景之间的切换等方面性能也有提升。

广濑:这款镜头与EOS R50 V真的非常契合。

与套机镜头RF-S14-30mm F4-6.3 IS STM PZ的组合

——在视频拍摄中,焦点往往需要从人物切到风景(远景),再回到人物,再切到手部特写。如果对焦能够平稳地切换,确实非常实用。

广濑:这款相机还可以让自动对焦的响应延迟。

西川:这款相机搭载了一些佳能高端机型才有的功能,用户可以在菜单中灵活调整自动对焦的速度,让对焦反应更快或更慢。(短片伺服对焦特性)
举个例子,拍摄时如果前景虚化部分突然出现什么物体,通过设置可以避免焦点误移动到这个物体上。再比如,有些人希望拍出焦点缓慢切换的“电影感”,那么就可以降低自动对焦速度,让焦点更自然地过渡。

广濑:EOS R50不具备这个功能,所以如果希望尝试更具创意的表达手法,那么EOS R50 V会是更好的选择。

西川:此外,像以往的机型一样,这款相机的自动对焦速度可以在菜单中10级调节。(短片伺服自动对焦速度)

广濑:那些希望拍出电影感画面,但手动对焦还不熟练的人来说,可以利用这个功能降低自动对焦速度,来实现缓慢流畅的焦点切换效果。

——降低对焦速度主要适用于哪些拍摄场景?

广濑:比如,想要拍出电影感画面,但手动对焦还不熟练的人,对焦速度太快,画面会显得生硬。这时在短片私服对焦特性的菜单里降低对焦速度,就可以获得缓慢平滑的焦点切换效果。想要进行创意表现的用户可以多多尝试这个功能。



——比如,在海边拍摄一个人行走的画面,当镜头转向夕阳时,相对于焦点瞬间切换,还是缓慢对焦于夕阳更有戏剧感。能调节速度确实不错。从创作者视角来设计功能,慢速对焦确实是一个亮点!

盐野:不仅如此,手动对焦时,镜头的对焦环手感也很好的。一般来说,高端镜头使用金属材料,更容易实现顺滑的转动。而RF-S14-30mm F4-6.3 IS STM PZ虽然是塑料材质,但手感依然不错,转动起来很顺滑,完全不像普及型产品。



——所以,关键在于操作顺滑度?

盐野:旋转对焦环时,可以感受到非常流畅的手感。

广濑:一定要亲手试试。它的转动手感非常顺滑。

——真的呢,转动对焦环的手感非常舒适,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感受到。

盐野:当然,这也和个人喜好有关,但这款镜头的对焦环转起来很柔顺,如果要形容的话,可能就像高端音响的音量旋钮的感觉。

广濑:视频拍摄用的镜头通常都会有这种柔和流畅的阻尼感。



——另外,对于视频拍摄来说,许多人会更喜欢可动范围较大的对焦环吧?

盐野:我们称之为控制环的操作环,还能自定义为不同功能。此外,用户还能根据习惯调整旋转角度的大小,或者说旋转量。

广濑:手动对焦是智能手机无法实现,而微单相机可以实现的功能之一。很多用户购买微单相机的理由之一,就是想玩手动对焦。这款相机也考虑到这部分群体,让他们能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对于喜欢低速对焦的用户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好设计。

广濑:我们希望用户在使用它时,能体验一把“电影摄影师的感觉”。



——说起来,盐野先生一直从事镜头开发吗?

盐野:刚入职佳能时,我在宇都宫工厂的产品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组装,这和开发工作有所不同。那时我主要从事工厂组建的工作。后来,我申请转入开发部门,从那时开始从事镜头设计工作。
设计这一工作,涵盖相机及镜头的广泛领域,但我更希望做镜头设计。可能因为我了解生产工厂的艰辛,所以公司觉得让我去做设计,说不定效果更好(笑)。
我最早参与的产品是EF 70-300mm f/4-5.6 IS II USM,这是一款采用Nano USM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它的体积和焦距比较适合家长在运动会上拍摄孩子。价格亲民,但对焦速度快,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在RF系列中,我参与设计了RF24-70mm F2.8 L IS USM,这款RF大三元镜头。同时,我还是EOS R50套机镜头RF-S18-45mm F4.5-6.3 IS STM的主设计师。

——从L级镜到普及型套机镜头,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啊!

盐野:这款主打视频的机型主要面向入门用户,因此我们需要兼顾价格控制,不能什么技术都往上用。和高端机型不同,需要在有限的成本内提供好的体验。



——这款RF-S14-30mm F4-6.3 IS STM PZ会作为单独的镜头销售吗?

广濑:会的,但它首先作为EOS R50 V的套机镜头,与这款相机有很高的匹配度。但同时它也是一款可更换镜头,其他RF卡口的相机都能用。虽然是普及型相机用的镜头,但我强烈要求盐野给这款镜头加上电动变焦(笑)。

盐野:对,这款镜头是佳能RF系列镜头中首款内置电动变焦的镜头。



——在这个价位上能导入电动变焦,确实厉害。

盐野:由于EOS R50 V是一款新概念的相机,设计镜头时也采用了新的思路,价格要亲民,还要满足视频创作者的需求。

广濑:不仅如此,这款镜头在变焦和对焦时,镜头长度不变,采用的是全长固定式设计。而且它的电动变焦环,也很有自己的特点。

盐野:通常,带电动变焦的镜头都会配备一个小型变焦拨杆。



——通常是推动拨杆,镜头就会嗡地开始变焦。

盐野:没错,但我们把这个功能集成到了变焦环上,旋转变焦环,就电动变焦,而松开变焦环变焦会自动停止。这种操作方式对佳能用户来说很直观。

——这个变焦体验真的非常流畅,习惯之后可能回不去手动变焦了(笑)。

盐野:考虑到竖拍,如果使用传统的拨杆变焦,从位置来说,横拍时可能方便,但竖拍却可能不好操作。但旋转变焦环的方式,无论横拍还是竖拍,用户操作都很顺手。

广濑:此外,这款镜头的变焦有快慢两档,小角度稍微旋转时变焦慢,大幅度旋转时变焦快。而且,用户还可以更细致地自定义变焦速度。不太适应这种微妙的操作改变变焦速度的用户,也可以设为无快慢的一档变焦。而且相机机身上也有变焦杆,习惯小数码相机操作方式的用户,也可以熟悉的方式操作相机进行变焦。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款镜头,变焦不仅流畅,而且几乎是无声的。

盐野:是的!你能这么说我真的很开心。静音操作是我们非常注重的部分,我们力求在视频拍摄时,即使变焦也不会有动作音录入。

广濑:在视频拍摄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拉近和推远的运镜。这款14-30mm(35mm换算相当于约22-48mm)的广角变焦镜头,非常适合自拍或多人一起拍,可以轻松容纳更多人物进入画面。如果想要更有电影感的画面,佳能还有很多价格亲民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可以灵活搭配,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作品表现力。



——作为一款入门级的视频镜头,它确实非常有吸引力。

广濑:希望用户能够先熟悉这款镜头的操作,之后还有丰富的镜头产品线可供选择。这样可以一步步提升拍摄品质。



——诸富女士,您负责图像设计,能介绍一下您的工作内容吗?

诸富:我从入职以来一直在图像设计开发部门工作。图像设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照片和视频的色彩还原、层次性、分辨力与噪点控制之间的平衡。以及镜头光学补偿等的设计。虽然统称为图像设计,但实际上涉及多个不同的方向。
我们的工作核心是画面风格,也就是决定拍摄出的照片和视频用什么样的色彩,以及如何调节分辨力与噪点的平衡。

诸富瑛美(图像设计)

——也就是说,你们的工作是将图像感应器获取的信息转换成最终的画面?

诸富:是的。图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像感应器的特性。因为不同的图像感应器会有不同的噪点表现和分光特性,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感应器进行优化。



——在EOS R50 V的图像优化过程中有哪些关注点?

诸富:EOS R50 V虽然是一款普及型相机,但却可以使用Canon Log 3。Log伽马曲线通常只在佳能全画幅机型上配备,而佳能以往的普及型微单相机从未支持过。
因为这次要基于普及机型的感应器导入Canon Log 3,我们在工程样机还未完成的阶段,对这款相机的感应器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估它是否能支持Log 3。

广濑:这其实是我们产品企划团队提出的一个非常大胆的请求。虽然一开始就确定了EOS R50 V的图像感应器是普及机型的定位,但我们也希望它能支持视频创作,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导入Canon Log 3。过去,佳能没有基于这种类型的感应器导入过Log 3,但这次最终实现了。

——决定是否导入Canon Log 3,主要是取决于成本,还是取决于感应器的画质水平?

诸富:其实两者都很重要。通常,成本更高的感应器具备更好的噪点控制,而Log曲线的特性决定了它会更容易放大暗部噪点,所以感应器的噪点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经过前期测试,我们确定EOS R50 V的Canon Log 3动态范围控制在800%。这样可以平衡噪点,在画质和成本上取得一个平衡。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了微调,确定了最终的图像品质。
可能有人会担心800%的效果,但我们的评估结果显示,它能够提供Log视频特有的宽广动态范围。
另外,从图像设计的角度来看,除了Canon Log 3,这款相机还新增了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自定义图像。使用自定义图像,可以对伽马及色彩空间的选项进行灵活组合,其中一个伽马设置就是Canon Log 3。
自定义图像最早是CINEMA EOS电影机的图像处理功能,被用于专业影视制作。过去,EOS R系列只有如EOS R1的高端机型才支持该功能,而这次我们将其用在了EOS R50 V上。

NO. 伽马/色彩空间 色彩矩阵
C1 Canon 709 / BT.709 Neutral
C2 Canon Log 3 / Cinema Gamut Neutral
C3 PQ / BT.2020 Neutral
C4 HLG / BT.2020 Neutral
C5 BT.709 Standard / BT.709 Video
C6 Canon 709 / BT.709 Neutral

相机导入了CINEMA EOS电影机的自定义图像。可拍出动态范围广的视频画面

——这款相机真的算是很越级的产品啊。

诸富:确实是(笑)。其实,我也参与了EOS R1的图像设计,但EOS R50 V的自定义图像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EOS R1的同等水平,能够在普及型相机上提供这样的专业功能,确实有点奢侈的感觉。



——许多用户可能会选择不进行后期编辑的直出方式,但这款机型还能应对用户想进行后期调色的专业需求。

诸富:EOS R50 V的4K/30P视频其实是基于6K超采样生成4K,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堆积功能,从画质上来说也是能拍出高品质的相机。
不仅如此,结合Canon Log 3和自定义图像,希望进行专业后期调色的用户,使用这款相机也能获得很大的创作自由度。这让EOS R50 V不仅仅适合入门用户,也足以满足那些希望进阶到更高级影像创作的用户需求。

诸富:在裁切模式下,这款相机还支持4K/60P录制。这是EOS R50不具备的功能,但这款相机可以。

广濑:在这个定位的机型中,很少有能拍摄4K/60P的。而且,这款相机还导入了CINEMA EOS系列电影机上的慢/快动作记录模式。这个功能可以分别设置记录帧频和回放帧频,让用户轻松获得慢动作或快动作视频。这个功能跳过了EOS中高端机型,直接加到了EOS R50 V上(笑)。



——原来如此!

广濑:EOS R1和EOS R5 Mark II目前都还没有这个功能呢。



——对于有这类需求的用户来说,确实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广濑:这么一来,是不是又给图像设计部门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诸富:多少是有一点的(苦笑)。

——也就是说,这款相机的画质接近高端机型了?

诸富:可以这么说。

广濑:EOS R5 Mark II和EOS R1在2024年发布时,佳能着力宣传这两款相机首次导入与CINEMA EOS系列电影机上的自定义图像功能,这在当时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大家都在说微单相机终于也能使用这个功能了。但这次我们直接跳过了中高端机型,把这个功能放进了普及机型(笑)。
当我们回归产品企划的原点,思考这款相机到底是为谁设计的,我们觉得应该大胆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佳能作为厂商的态度。

西川:因为这款相机新增了许多新功能,我们也特别注意,不要因功能增加而牺牲基本性能。
刚才提到的Canon Log 3,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拍摄时稍微降低亮度,然后在后期再提亮。但这样一来,感应器接收到的光量就会相应略微减少。这样一来,自动对焦来需要的光线信号也相应减少。我们为了保持自动对焦的性能,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

广濑:相机的照片拍摄性能基本与EOS R50相同。同时,自动对焦性能也保持了佳能一贯的优良传统。

西川:是的,虽然这款相机是视频机,我们仍然对照片拍摄自动对焦进行了必要的优化,无论视频还是照片,对焦性能都有更好的表现。

广濑:如今,很多视频创作者在发视频的同时也会发照片。因此,我们在开发这款相机时,并没有忽视照片拍摄的性能,而是兼顾二者。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使用3种不同的色彩模式

——就像拍照片时,可以拍RAW格式再后期调整,拍视频时也可使用Canon Log 3,然后后期进行调色。

广濑:我们还导入了色彩滤镜,提供更多画面色彩选项。相当于让用户直接拍出后期调过色的效果。这个功能在EOS系列机型中也是首次搭载。此外,还导入了CINEMA EOS系列电影机的自定义图像模式。同时,传统的照片风格设置也依然保留,也可拍出自然的色调。EOS R50 V集成了佳能现有的所有调色功能,真的是很厉害的机型了。

诸富:EOS R50只有照片风格一种调节画面效果的功能,而EOS R50 V具备三种不同的色彩调节模式。对视频创作者来说,影像风格的选择足够丰富了。

诸富:彩色滤镜让用户可以轻松拍摄出具有特定氛围的视频,有14种不同的滤镜供选择。我们在开发这些滤镜时,深入研究了电影作品以及社交媒体上的流行风格,尽力让我们的滤镜都实用。
博秀PowerShot V10也搭载了视频专用的彩色滤镜,但EOS R50 V的彩色滤镜既可用于视频,也可用于照片。如今,许多社交媒体视频用户在录制视频的同时,也会拍摄照片做视频封面。通过这个功能,用户可以拍出与视频色调一致的照片,让整个作品风格更统一。这也是佳能首款照片支持彩色滤镜的机型,应该能带来更多的便利。

广濑:导入了彩色滤镜,还要考虑设置的便捷性。我们在机身背面专门设计了COLOR按钮。只需按下COLOR按钮,相机就会弹出一个彩色滤镜、照片风格和自定义图像三个图标的选择菜单。
并且每个选项都有说明,用户选择一项,比如选择色彩滤镜,就可进入下一级菜单,选择具体的滤镜。如果选择了自定义图像,下级菜单提供了与高端机型相同的选项,比如Canon 709或Canon Log 3。
喜欢EOS传统影像风格的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照片风格,这里的界面设计是用户界面团队新设计的。

点击COLOR按钮,弹出三个模式的选项,就可以一步步设置了

——这样用户在选择时就更加方便了。

诸富:三种色彩模式的三个入口,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上下了功夫,让用户能更容易使用。



——作为一款普及机型,它整体操作简单直接,但深入使用后,又会发现它的功能很有深度。

广濑:听你这么说,我真的很开心。

诸富:除此之外,它还搭载了电影视图模式,在拍摄时会添加上下黑边,并以24P电胶片帧频记录影像。此外,还配备了平滑皮肤等模式,在影像风格上下了很大功夫。

广濑:特别是在亚洲市电影场,平滑皮肤的功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很重视这个模式。

诸富:平滑皮肤模式是在保持画质的同时,让肌肤显得更自然细腻。需要兼顾二者,而不是简单地光滑皮肤。如果皮肤过度美化,男性可能会觉得不太自然(笑)。这个模式支持效果的强弱调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一般睫毛和头发这些细节,并不希望被模糊掉。也考虑了如何取得平衡。

EOS R50 V是一款不同于以往系列的视频机

——听下来,我感觉这款相机已经远超普及机型的定位,功能非常全。

广濑:确实是这样,因为我们不想妥协(笑)。在产品企划初期,我们做了大量用户调研和采访,在调查中,有许多创作者的意见是,不要因为是普及机型,就低估创作者的潜力。
以往的普及机型,通常更强调简单、易用、高画质。但EOS R50 V的目标用户已经在智能手机上展现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我们的相机要助力他们拍出更好的效果才行,让他们本着热情能搞出更多创作。所以这款机型在保持简单易用的基础上,也具备高端功能,二者兼顾。
在功能很全的基础上,COLOR按钮、LIVE按钮等直观操作,让入门用户也能轻松使用。这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多功夫。

——广濑先生一开始提到的相机应该成为幕后帮手的理念,真的非常重要。操作简便,又支持专业创作,这是一款包容性强的相机。在产品线的规划上,厂商通常会根据价格和功能划分产品层级。但在与8位开发者的对话中,我深深感受到EOS R50 V并不是单纯地考虑市场,而是基于视频创作者的需求去打造一款好产品。真是非常难得。

诸富:谢谢。这款相机能够陪伴用户成长。

广濑:虽然厂商也有让用户升级购买更好的机型这样的策略,但这款相机并不是这样。我们不希望用户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款相机不好用。希望用户能一直使用它。

佳能官方
微信公众号

佳能官方
微信视频号

佳能官方
抖音号

佳能官方
bilibili号

本网站包含一部分广告/市场推广等内容,敬请知悉。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公司电话:010-85139999